在云南这个美丽而独特的高原省份,自然条件为风电的开发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最近,由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公司参与编制的两项区域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这无疑为高原风电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两项新标准分别是《高原风电场技术监督工作评价规范》和《高原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技术方面的要求》。它们将于2025年4月8日起正式施行,直接响应了当地在风电搭建与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环境条件。
云南的气候特点,使得雷电成为风电场的一个重大隐患。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云南年均雷暴日数达到60到80天,有些地区更是超过90天,尤其在雨季,雷电现象几乎占了全年雷电日数的80%。雷雨天气不但增加了风电设备的维护难度,也令设备运营的成本在不断攀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云南能投联合其他14家单位,针对高原的特定气候特点,编制了《高原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技术方面的要求》。这项标准系统地规范了防雷装置的选型、安装的地方和接地电阻等多个技术要点,其目的是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雷击事故率,从而提升电网的稳定性。持这样的标准,无疑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指导。
不仅如此,《高原风电场技术监督工作评价规范》的发布则进一步强调了高原风电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这一规范为确保高原地区风电场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无论是建设阶段,还是运营过程中,这项标准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云南能投作为本地的能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近些年来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在高原复杂环境下的能源技术创新方面,该公司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不断推动和完善省内的能源标准体系,致力于助力国家的绿色发展目标。
每一个成功标准的背后,不能离开多方的联手合作。云南能投在这次新标准的发布中不仅参与了编制,更借此机会与华能新能源、中广核新能源、国家电投等企业携手合作。这样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模式,将为高原风电的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绿色未来是每个人的责任,尤其是能源企业更是义不容辞。云南能投正是以“标准+技术”为驱动力,积极推动高原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其他产链上下游合作,实现技术的成果转化。
总之,这两项区域标准的发布不仅为高原风电的技术进步提供了保障,更为云南省在应对复杂天气条件上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未来,随技术的一直在升级和市场的拓展,云南有望成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高地,为其他高原地区的新能源开发提供宝贵的经验。大步向前的云南能投,将继续在这条绿色道路上坚定前行,不断探索科技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之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九游官网入口下载